1. 首页>>区块链

超预期!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政策“组合拳”发力2025年经济增长|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听话听音。

12月9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口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多位受访的经济学家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属于超出市场预期的说法。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为1993年以来首次提出,或指向后续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可期。下一步,赤字率、特别国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重视全方位扩大内需,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出台。本次政治局会议上首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前增加了“更加”的表述,表明财政扩张及政策加码的决心和力度,后续财政发力可期。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会议定调明年的政策总基调“更加积极有为”,下一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乃至明年全国两会上,预期会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有利于更好地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激发主体活力,引领中国经济实现更强劲的增长。

进一步降准降息可期

从历史来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率先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随后的2009年、2010年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企稳,2010年年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口径微调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此,货币政策基调自此进入14年“稳健”时期。

此次,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国将沿用了十余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地转变为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定位的重大转变。在当前的背景下,真正地赋予了货币政策及时对于宏观经济压力进行反应的灵活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节奏上来看,今年货币政策发挥了急先锋的作用,9月率先地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并向市场宣布,使得股票市场迅速反弹,9月底就开始了一轮大涨。”刘晓光表示。

而此次政策口径的调整,意味着政府可能会采取进一步降准降息的措施,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并降低实体经济实际利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此前也在CMF年度论坛上对本报记者表示,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性调控工具的作用,来降低债务的成本。具备条件时,可以进一步调降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在他看来,当前,美联储开启降息,为我国的降息也拓展了空间。

“同时,我们也可以配合政府债务配置,来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也明确,要在公开市场上逐步增加国债的买卖,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这些都是对支持经济恢复有重要意义的。”王一鸣表示。

按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2025年,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或将达到0.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今年0.3个百分点的降息幅度,不排除货币政策会通过较大幅度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继续对居民房贷实施较大力度定向降息的可能。

同时,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会适时下调,进而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

王青认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持续降准降息,降低实体企业和居民房贷利率,已经在事实上适度宽松,对扩大消费、投资和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预测,明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即使2025年汇市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不会动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不仅是货币政策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为2025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为“更加积极”。

事实上,财政政策延续“积极”总基调,早有苗头。

11月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在此之前,当前,我国已在化解地方债上推出了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大大减轻地方的隐性债务风险,使地方经济能够在2025年轻装上阵。同时,财政政策已经出台了几大举措,包括降低契税、降低增值税覆盖范围、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等。

“面对内需不足和经济依然面临的压力,短期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通过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具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内需、稳增长,将一揽子增量政策开启的新一轮宏观调控进行下去。”王一鸣表示。

按照预测,下一步,可能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并继续发行特别国债。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要对总需求有正向的拉动效应,特别是要确保广义的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明年如果要实现5%左右的增速,广义财政支出应该增长2.6万亿元,相当于名义GDP规模的2%。如果按照这个来推,我觉得明年需要适度提高赤字率。”王一鸣表示。

赵伟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下,积极利用可提升的中央赤字空间或值得期待。

在他看来,近年财政效果受压制,或缘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的“存量”问题未解决,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等“流量”短缺等因素影响。再叠加财政融资调整的灵活性和时滞问题,广义财政支出增速2021年来连续四年低于名义GDP增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或可能扭转上述趋势。考虑到财政收入为慢变量,2025年财政收入或仍维持紧平衡,明年中央财政加杠杆或值得期待。

王一鸣表示,特别国债也可以再扩大规模,因为2025年除了“两重”“两新”以外,更重要的要给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此外,专项债也可以适当地扩大规模和使用范围。财政部已经明确,可以收储土地和存量商品房,以及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总体来看,2025年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新浪

作者:华夏时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qukuailian/2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