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车产量的品牌诞生了,比亚迪接过了这项桂冠。
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现场,比亚迪集团创始人王传福说:比亚迪取得第一个500万辆成就,用了整整15年;而第二个500万辆,只用了短短15个月。这也标志着,比亚迪跨越千万大关,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量冠军。
图源:比亚迪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全球代表性企业,比亚迪在产能、销量攀升的同时,也开始日益关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及社会责任议题。在能源转型与双碳议题、科技慈善等层面,比亚迪向资本市场释放了做长青品牌的决心,并坚持以实际行动积极贡献企业力量。而在愈发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舞台上,那些向外破圈、尝试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比亚迪的前瞻性眼光:探索电池技术与绿色能源
鲜为人知的是,比亚迪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对电池和绿色能源的探索。
1995年,比亚迪在王传福的带领下于早春2月的深圳成立。当时,公司员工仅有20名左右,注册资本也不过250万元人民币。以生产手机、寻呼机等各类电子终端的二次充电电池为主要业务。
在电池技术被海外巨头垄断的年代,比亚迪专注改进生产技术,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逐渐在电池市场上崭露头角。三年后,比亚迪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0年更是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通讯巨头的手机电池供应商。
然而,王传福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想把电池搬到汽车上。2003年,比亚迪做出了影响公司日后20多年发展路径的决策——收购陕西秦川汽车。2008年,比亚迪第一款纯电动车F3e横空出世,标志着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比亚迪也顺势对外发布了“三大绿色梦想”——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和太阳能电站,试图打通能源全产业链环节,用科技实现经济效益、能源转型、节能环保的共赢目标。
图源:比亚迪
经历了十余年外资燃油车企在中国的辉煌,在这段蛰伏的长周期,比亚迪没有放弃,尽管早些年的汽车业务以燃油车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度呈现增长势头,但其一直坚持新能源研发路线,低调打磨电池和混动技术,并在功率半导体等核心部件上实现自主化,看好新能源的应用价值,长期更新产品矩阵,等待着时代机遇来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风口浪潮,比亚迪推出了一系列技术。从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到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再到易四方四电机独立驱动、云辇智能车身控制、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以及全新整车智能战略,展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和技术积淀。
除此之外,比亚迪打通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全产业链各环节,以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推进高效能的出海战略。其太阳能和储能方案, 已经打入美国、德国、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新能源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
在助力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比亚迪走出了一条绿色创新发展之路。
二、技术创新点亮公益产业实现多点布局
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之际,比亚迪也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与教育事业,回报社会对比亚迪发展壮大的支持。不过,与大部分企业的慈善方式不同,比亚迪更擅长将其与旗下的产品特点结合,传递科技向善的公益理念。
对公益事业的投入,14年前的比亚迪就已经做出表率。2010年,比亚迪向西藏免费提供千套自主研发的总价值为2500万元的家庭能源系统,这是为藏区的农牧民专门开发的一套适合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能源保障系统,以帮助游牧民摆脱“无电”状态 。
在赈灾领域,比亚迪不仅做出了大笔捐赠,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发挥了重要的互助作用。2021年夏季郑州暴雨期间,就有比亚迪车主将自己的爱车贡献出来,用新能源车自带的外放电功能帮助受灾群众为手机充电,进而成功联系上了救援队伍与亲属。
图源:网络
教育也是企业ESG的重要社会议题之一。创业邦注意到,目前全国已有高校宣布成立与比亚迪有关的奖学金,一些中职以上的院校、博物馆和科技馆把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作为科普工具,激发学生对汽车技术和工业智造的兴趣。
无独有偶,今年10月,全国首个新能源科普空间——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普馆正式开馆,这是集汽车文化、设计、技术、体验为一体的沉浸式科普馆。展馆包含300多个展项,让广大用户体验汽车知识科普服务,沉浸式感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前景和未来交通的可能。这一切的背后,都与比亚迪设立的30亿教育慈善基金计划等行动息息相关。
图源:比亚迪
以往,中国汽车产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入新能源产业主导时代,国内下沉市场潜力开始爆发,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更加关注中西部地区的产能建设,开始在更多二三线城市设厂。除深圳总部外,比亚迪在西安、长沙、郑州、合肥、济南等地建设了工业园,用于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等,合计规划年产能超过280万辆,一方面降低土地、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带动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而对于本地产业工人来说,这也是一桩利好,有知识、有技能的蓝领技术人员无需外出谋生,在家门口也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三、能力越大,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越要足
从企业治理的角度出发,ESG议题不应该是一种成本负担,而是贯穿企业发展始终的重要内容,所有的决策都需要紧密跟随。作为有志于长期发展的企业,越是体量巨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就越是会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
比亚迪就是其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发展至今天,比亚迪已然壮大成为年营收超6000亿元、员工接近100万、销量全球前十,且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电子、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巨型集团企业,各方面所要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范畴。如何以比亚迪经验所积累的文化、产业财富带动社会技术变革,并以此为起点,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便利与实现生活富足的机会,是王传福和比亚迪长期思考的企业愿景。
同样地,靠着工程师文化和工程师精神,比亚迪走到了今天,也希望把这种敢想敢拼的文化内核传递给更多努力向上攀登的人。近期,比亚迪第一本官方企业传记——《工程师之魂》正式公开,向外界展示再现11万多名工程师们的研发故事。王传福说:“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图源:比亚迪
面向人类的电动化未来和人工智能掀起的生活方式变革,三十而立的比亚迪将投入千亿,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而放大去看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显著变化,例如电池驱动技术的演变、自动驾驶视觉模型的升级以及基础设施在城乡街头的快速覆盖,都是在努力实践科技点亮生活的理念。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在满足人类对美好科技与环保绿色生活向往的道路上,中国车企应当开得更稳、更坚定一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2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