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刘润(ID:runliu-pub),作者:刘润,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今天的分享开始之前,我想先做个小小的调研。
请问,你们公司,今天正在采用哪种办公模式?
那么,如果让你说了算,你更希望,你们公司采用哪种办公模式?
哪一种?如果是C,那你希望是几天远程,几天现场?为什么?欢迎你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
但是,无论如何,远程办公的时代,可能真的是要终结了。
疫情初期,由于行动不便,原本小众的远程办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之后的三年时间里,远程办公成了相当前卫的概念。很多人公开发声,肯定它的好处。很多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公司,也陆续开始了实践。甚至有人预测,即使是疫情结束了,远程办公也将会是办公模式的主流。
数据也显示,在2020年年中,有超过60%的职场人,是在家办公的。但是,2023年之后,随着疫情的结束,很多曾经的远程办公的支持者,就开始取消远程办公模式,要求员工返回办公室,恢复现场办公了。
比如,亚马逊。2023年5月,亚马逊公司发了一封内部邮件,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3天。2025年1月2日起,要求改为每周5天到办公室工作。
苹果,迪士尼,星巴克,沃尔玛,也都成了“背叛者名单”中的一员。最有趣的是,一些为远程办公提供工具的视频通讯公司,也在其中。
那么,好端端的,这些公司,为什么要“出尔反尔”,把员工叫回办公室?远程办公,不是有很多的好处吗?不是说,它是未来办公模式的主流吗?
和你分享一点我的看法。
2月12日,我在“刘润·进化岛”上,发布了一篇日课。在那篇日课里,我说:
其实,我一直对远程办公持保留态度。
是的。远程办公,的确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
比如,工作状态。有的同学,可能并不喜欢办公室的“气氛”。在家办公,反而效率更高。比如,通勤时间。有的同学,可能每天要把2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家办公,就只需要从卧室走到书房。省出来的时间,就可以用在工作或是自我提升上。
反过来,对于公司,也能省掉一部分的线下办公空间。很多公司,也能从异地招聘优秀的人才。而不是非要对方和自己身在同一个城市。
所以,我的一些同事们,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远程办公,至少部分工作日远程办公的想法。做研究,在哪做不是做?写文章,在哪写不是写?剪视频,在哪剪不是剪?反正,我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保质保量的工作成果就是了。你管我这么多干嘛?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这家小破公司,还是坚持要求同事们来办公室坐班的。
为什么?
因为远程办公,大大提高了沟通阈值。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我在公司里,其实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但是,除了接待来访的客人,我几乎不怎么使用这间办公室。平时,只要不出差,我就在公司的办公区里,和我的同事们坐在一起。
这样一来,我和同事们的沟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有时候,我正在我的工位上做研究。突然,发现一件特别好玩儿的事儿。忍不住想要分享。这个时候,我就会把我的头向左或是向右一扭,跟旁边的同事说,诶,你看,这个挺有意思的。对方也只需要挪挪椅子凑过来。看一看,笑一笑,也就回去了。
但是,如果让我分享给隔了一排的同事呢?那我可能就不太愿意站起来,端着电脑,走到对方身边分享了。当然也不会从独立办公室里出来,哈哈哈哈,然后再回去。更不要说为了这件事安排一个视频会议。难以想象。因为我会觉得,这不划算。
所谓的不划算,其实就是成本比收益更高。一旦你觉得一场沟通的成本比收益更高,那这场沟通就不会发生了。
比如,你有一个小小的疑惑,想要向更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但是,他并不在办公室。一想到还要在微信上问“在吗?方便吗?”,一想到对方还不一定有空,一想到早上9点的疑惑可能要拖到下午5点才能解决,你可能立刻就会冒出一个想法:算了,不问了。
远程办公之下,沟通的成本总是很高。只有当沟通的收益也足够高的时候,沟通才会发生。
所以,今天很多帮助我们远程办公的工具,本质上,就是在用各种办法降低沟通成本。比如在线文档。比如在线会议。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工具,还不足以让沟通的成本降到“面对面”的程度。
这就意味着,远程办公的场景里,类似于扭头的“小沟通”,将会被大量扼杀。尤其,是那些看上去成本比收益更高的小沟通。更不要说有些时候,远程办公还会降低团队的凝聚力,减缓问题的解决速度。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什么小沟通,不就是闲聊吗?扼杀就扼杀呗。要是成本比收益更高,那就更应该扼杀了。
不是的。小沟通,不只是闲聊。甚至,还决定着一家公司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茶水间遇到同事,你可能就会随口一问,昨天你带来的那位客户,是哪家公司的?看着挺面熟。对方可能会说,哦,那是我老同事,我认识。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引荐一下。比如,在餐厅遇到伙伴,你们可能就会聊到,最近在忙些什么,有哪些困难,对方有些什么样的看法,能提供哪些帮助。
有的公司,在设计办公室的时候,还会“强制”让员工们能够“偶遇”。比如,公司里有一个小厨房,摆着点心饮料,让员工们可以自取。但是,进出厨房,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为什么?因为这样,你就能经常和很多人偶遇。然后呢?然后,当然是聊上几句。你的项目怎么样,最近在看什么书,关注什么有趣的事情。创造力,想象力,有时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你可能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曾经非常支持远程办公的公司,今天都陆陆续续开始把员工叫回办公室了。
因为一座城市,不能只有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却没有小街小巷。人们也不能只在处理大事的时候才出门。
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你的公司,还是需要处于远程办公的状态。那么,你可能得在“促进沟通”这件事上,多下功夫了。比如,选择一些更加友好的沟通工具,尽量减少每次交流所需要的技术和时间投入。能电话就电话,能语音就语音,不一定非得安排视频会议。比如,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沟通。远程茶话会,线上吐槽大会。都可以。比如,建立一套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用好共享文档、项目管理工具等等。一定要方便,好找。比如,培养一种主动沟通的文化。随时分享工作进度、项目难点、个人想法。而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会建议你,尽量选择现场办公。
毕竟,一家公司里,不能只有事的强度。还得有人的温度。
真正的创造力,也往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互动所碰撞出来的火花。
你说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5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