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经销(ID:New-distribution),作者:张振宇,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零售大变局正在进行时!
零食折扣店疯狂扩张,折扣超市不断涌现。胖东来四处帮扶,传统商超们纷纷加入自我改造的队伍,寻找出路。
新零售商们重构零售游戏规则,传统零售商们被逼得纷纷寻求转型。
零售新秩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效率的大跃进,也意味着生意的大变化。
经销商作为流通主体,在这个大变局中,成为了最受伤的群体。
生意难做,利润下滑,未来出路在哪?经销商这门生意还能不能做?
只有理解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才能知道自己的新生意经在哪里。当下整个零售市场的变化复杂且多维,本文仅从一个视角切入,为经销商老板提供一些信息和洞察,以应对当下的变化。
零售商集体迭代转型
目前除折扣超市外,零食折扣系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也被逼得考虑发展增量在哪里。纷纷开始拓展店型,延伸折扣超市业务。
各家折扣零食系统旗下的折扣超市
这种情况的出现,释放了非常明确的周期信号:
前3-5年的发展,休食水饮品类通过折扣零售化已经基本完成产业链流通的重构,现在开始延伸至超市的其他品类。
已经见证过零食折扣对区域零售的冲击,传统零售商,特别是区域性的中小KA系统自然明白,新的挑战恐将袭来。
零售商很焦虑,开始尝试各种转型。
如何转型?
一个是“货盘差异化策略”,一个是“效率领先策略”。我在《折扣零售与胖东来改造,不过是快消秩序重构下的冰山一角》一文中有阐述。
“货盘差异化策略”的代表案例“胖东来调改超市”热度很高,但这对零售业务能力要求很高,且商超本身定位会更偏精品,因此缺一些普适参考的价值。
事实上,传统零售商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是来自于友商竞争下的价格差,因此缩减价格差,成为了很多人转型的第一选择。
具体做法就是,去掉各类费用,诸如条码、堆头杂费,缩减结算周期;和供应商谈判,把供货价降下来,再配合其他成本项支出的优化,把零售价格打下来。
部分传统零售商已经开始尝试转变,放弃原来的货架拆零二房东生意,去做真正意义的零售流通生意。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万无一失。
主要风险在于,结算周期调整,需要提前偿还部分经销商货款来适应新政策,这笔资金可能高达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对零售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并且调整毛利结构后,门店新模型究竟能跑到什么效果,在当下的竞争环境,是需要测试并且配合其他作快速调整的。
但完全有理由相信,零售商们的这种变化将在当下甚至不久的未来,会越来越多,以此来抵抗同行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
经销商要做产业链职能扩充
过去两年,整个快消市场,日子最不好过的非经销商莫属。
一方面被渠道商挤压,一方面被品牌挤压,属实是在快消新秩序的夹缝中求生存。经销商面临的关键问题,我在《聊聊流通:零售折扣时代,三座大山将压垮一大批经销商》有阐述。
但不得不说,伴随着传统零售商们的转型,对标折扣零售价格体系来缩小价差,经销商的生意空间还会持续收缩。
收缩,就意味着必然是竞争性淘汰的过程。
并且这种淘汰,某种意义上是“剩者为王”的过程。当下,无论多大规模的经销商,日子都不好过。
本质来说,大部分经销商赚到的利差,是承担产业链职能“垫资+物流”的市场定价结果。
从产业价值来说,原本就是薄利,再一收缩,基本无利可图。
抗风险能力弱的经销商,一旦库存报损严重,或者资金周转延期,就会亏钱出局。
想继续发展的经销商,如何找到新的生意机会?
核心是产业链职能的扩充,创造生意的产业价值,从而提升市场对此的定价。
很多经销商在原本经销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向上下游延展,涉足制造(自控供应链)或零售(开店、零批一体化)环节,也是产业链职能的扩充。
只是这个时候经销商的角色开始延展,有了品牌商或者零售商的职能。
经销商生意转型的三种方向(角色延展or能力延展)
当然,往上下游延伸,对经销商的实力和能力要求更高。对于大部分经销商来讲,主要还是要思考,如何给零售商创造价值,找到新的生意机会。
针对零售商的需求点总结后,我们不难发现,“垫资+物流”的需求在萎缩,而“买手+组货”的需求在萌芽。
而后者作为产业发展所出现的新需求,也是经销商把握新赚钱机会,所需要具备的新能力要素。
下面展开说说里面的内在逻辑。
经销商要有买手和组货能力
首先,说说经销商的买手能力。
在内卷的环境下,新品的生命周期严重缩短,甚至很多好产品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跑出来。
但市场,特别是零售商在追求竞争差异化的过程中,对新的好产品始终有需求。
好的产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价格能做到大众人群能接受的水平,以此拉动终端动销来提升零售商的坑产和坪效。
“人货场”的匹配,这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测试销售的筛选过程,也是零售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能够更快的把好产品筛选出来,提高零售商货盘优化的效率,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零售客户的合作伙伴,如果经销商能够帮助采购完成这些工作,逐渐发展成为零售合作伙伴的外部买手,显然也是零售商所愿意的。
这从山姆的经销商职能身上,我们能有非常明显的感受。
而且,通过买手能力构建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二者是互相依赖、且相对平等的。
其次,说说经销商组货的能力。
一些零售系统,特别是地方性KA以及BC超,本身不具备货盘统筹能力,可能是供应商管理复杂度造成的,也可能是解决不了稳定货源的问题,原因各式各样。
当下,要缩减价差来和友商来竞争,这种货盘统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缩减价差,货盘统筹的容错率就会下降很多,选错品卖不动,对零售商来说就是亏损。
因此货盘统筹能力直接关系到门店产出。
但本质还是“人货场”匹配度问题。
一个品类的一盘货,需要从价格段高中低、产品特性等多维度来组合搭建,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消费者买单了,才能提升零售坪效。
坪效的提升对零售商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坪效高低决定了零售商在竞争中谁能战到最后。
如果经销商能通过组货的能力,帮助到零售客户,这个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举个例子,一般的BC超,整个家清日化类目SKU过百,服务周边的消费人群需求一定是多维度的。如果通过客调分析、调整货盘结构等系列动作,来最大化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以此拉动整个家清日化的销量。显然对经销商和BC超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而这种能力,传统的BC来说是不具备的。但行业里,已经进化出了具备这种优秀能力的经销商。
经销商只要站在零售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客户的问题,就一定能在竞争中体现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
无论是买手也好,组货也罢,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终究离不开具备产业价值的经销商。
经销商的新生意经,依旧大有可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