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关税威胁、债市动荡、股市大幅波动等诸多挑战,美联储正试图厘清前路。在以“数据驱动”为准的美联储眼中,此时此刻尤显棘手。
硬数据所传递的信息是:失业率仍处于低位,通胀有所缓解;而市场情绪却在释放更为强烈的警讯:若关税落地,经济或将遭受重创,通胀反而可能飙升,从而引发“滞涨”阴影。
周四,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午餐圆桌会上对媒体表示:“我通常更信赖硬数据,这是法律赋予美联储的使命:稳定物价、实现最大就业。”但眼下,他的观点有所转变:“在当前这种环境下,我更重视软数据。”所谓软数据,指的是企业主关于投资、用工、定价策略的实时反馈。
“比如,若关税生效,你会将多少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多快?”他说,这些问题如今变得比以往更为关键。他指出,市场情绪中出现了明显的焦虑加剧,“许多人担心我们可能重新回到2021或2022年那种失控通胀的环境,成本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古尔斯比称:“现在不是采取行动的时候。”美联储目前更倾向于观察而非立即调整政策。
本周四发布的通胀数据或为这种观望立场提供了一定支撑,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仅上涨0.06%,大大低于预期。这种“低于预期”的表现,为美联储提供了更多“等待观望”的空间。
尽管数据暂时带来宽慰,部分经济学家仍警告称:这种“软着陆”状态恐难维持。“关税极可能引发新一轮通胀飙升,”Principal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Seema Shah指出,“即便昨日宣布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再宽限90天,通胀风险依然高悬,美联储没有自满的空间。”
数位美联储官员对此也表示认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称,关税宣布“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同时提升了通胀上行风险,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前景带来更大的下行风险。”
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则表示,她预计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在今年可能“远高于3%”,原因正是关税带来的供应链冲击。而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也警告称,“若通胀持续快速上升,家庭和企业将预期价格继续上涨,进而形成自我强化的通胀循环。”
虽然不安情绪上升,多位官员表示,当前政策“已相对合适”,不需立刻调整。古尔斯比、柯林斯与洛根均表达了这一立场。3月19日至20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已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4.50%的目标区间不变,并暗示全年可能降息三次(各25个基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toutiao/5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