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宸希,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被“生肉汉堡”和国潮外卖背刺的打工人,已经不敢点外卖了。
虽然餐饮业越来越卷,但是想吃到一口带着烟火气的“正经饭”似乎越来越难。
更恐怖的是,不管打工人在假期“逃”到哪里,都躲不过预制菜的包围,全国各地的小吃街几乎都在做一模一样的网红美食,让人味蕾绝望。
不过,江浙沪的打工人突然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美食圣地”,竟然就藏在上海和杭州的眼皮子底下。
被称为“国际超市”义乌,正在悄悄成为“美食联合国”。
在义乌的小巷子里,很容易就能吃到灌满绿色汤汁的《摔跤吧爸爸》同款玛莎拉脆球,至于有多还原,看到食客的表情就能说明一切。
转过街角的阿富汗烤肉店,店员会尽力解释这儿的饭菜“和新疆菜不一样!”,吃过之后的食客无不惊叹“义乌斯坦”的神奇。
在资深老饕眼中,义乌早就成了浙江的“中东菜正宗”,甚至稳压上海广州一头。
而且与上海的精致奢侈不同,义乌国外餐厅的烟火气也是全国独一份。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怎么就成了美食“联合国”?
01义乌“苍蝇馆”,秒杀米其林
这几天,一款叫作“沙威玛传奇”小游戏屠榜全网,全国下载量高达170多万次。
赛博“沙威玛”在屏幕里硬控网友,但殊不知活生生的“沙威玛传奇”其实就藏在义乌的小巷子里。
最早在义乌扎根的国外餐饮,当属中东系。
如果追根溯源,第一批来“国际乌”扎根的外国商人,正是来自巴基斯坦等中东国家。
中东商人越来越多,就餐的需求就越来越大。
2000年,一位约旦商人就把自己的小饭馆从广东迁到了义乌,专门为本地经商的中东人提供正宗的阿拉伯美食。
于是,一家名为“贝迪餐厅”(约旦语“我家”)的小餐厅正式成立。
经过数年发展,当年的“苍蝇馆子”已经发展成了占地1600平米、四层楼高的“义乌第一阿拉伯餐厅”。
此后,来自埃及、土耳其等地的商人纷纷开始效仿贝迪餐厅开设自己的家乡风味美食。
在义乌的中东餐饮已经卷成了细分赛道,不仅有高大上的土耳其风味,也有相对平价的中东大排档,食客能津津乐道埃及和约旦在烤肉风格上的区别。
B站up主:企鹅吃吃喝喝
随着来义乌淘金的老外越来越多,从日韩、南美开来的饭店也越来越多,其中既有人均不到百元的小馆子,也不乏荷兰、意大利开来的高档餐厅,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义乌能成为“美食联合国”,最大特点就是足够正宗。
B站up主:老王在中国
在餐饮界,一直都有个“本地化定律”:地方特色美食在外地扎根时,往往都会向当地的口味妥协,失去原有的风味特色。
但义乌的“国外大排档”干脆打破了这一定律。
义乌的国际大排档们,服务宗旨向来是给老乡们带来“家一样的感觉”,想要在义乌立足,“正宗”是第一要务。
比如印度人开设的印度餐厅,进口的大米必须是原产自印度的长粒米,使用的咖喱、香辛料等灵魂调料也都是从印度进口而来。
贝迪餐厅的老板也说过,自家使用的面粉必须是产自印度的全麦面粉,口味质地都和中国产的有所区别。
如果有中国游客好奇想来尝尝鲜,甚至会获得友好提醒“可能会吃不习惯”。
而正是这些“吃不习惯”的餐厅,已经成了义乌新的“6A级景区”。
今年五一过后,“义乌小众国外美食”相关内容在抖音、小红书大热,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义乌就为了尝一口正宗外国风味。
中东甜品店老板Omar就发现,过去自家餐厅就餐的90%都是来自中东的老乡们,而现在90%却是中国游客们。
过去靠印度老乡们就能顺利营业的铌萨迩餐厅,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一天就熬了1200多斤咖喱,是平日里的数倍。
贝迪餐厅更是成了排队大户,最火的时候能排300多位,需要等5小时才能吃上饭,不少游客还没下高速就开始在点评上排队等号了。
为了照顾更多的中国游客,外国餐厅们甚至不得不“破坏老祖宗的规矩”,开始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菜品。
因为“美食联合国”的身份,义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期间接待了200多万游客,同比增长高达79%。
据央视统计,凭借“好吃”,义乌成了全国第二受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俨然成了淄博接班人。
贝迪餐厅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打趣道:“我觉得,我们家现在就是义乌的地标之一。”
021.5万老外,“爆改”世界乌
美食不仅能吸引游客,也是文化名片。
义乌“美食联合国”的底气,其实是每年过境的50万老外,以及其中常驻义乌、占浙江省的五分之一的1.5万外籍商人。
不过,义乌一不是港口城市,二也不是传统发达都市,论“抢人”,义乌肯定拼不过传统的沿海大都市。
但为了跟沿海城市“抢老外”,义乌可没少下功夫。
义乌的第一招,就是在自家建个“义乌斯坦”。
义乌的大街小巷都体现出国际气质,不少门店都有中文、英文和阿拉伯文三种标识。
为了方便外商,义乌甚至发行了英文周报,还在2017年开设了第一家国际学校,而且为了交流方便,义乌学校也开始把阿拉伯语作为选修课程。
前面提到,义乌的国际美食因为外商聚集而出现,而美食同样也能吸引更多外商前来。
有一位印度商人就直言,自己从广东搬来义乌,就是图一口正宗的印度菜。
这家主打印度和尼泊尔风味的铌萨迩餐厅,号称能做整个义乌最正宗的尼泊尔菜和印度菜,就连尼泊尔驻华大使和经济部长慕名前来打卡。
义乌的第二招,就是让外商和中国人一样过日子。
对比国外,中国的二代身份证和微信、支付宝都是十分便利的存在,有了身份证+手机基本可以无阻碍生活。
而在义乌,外商们也有自己的二代身份证和微信、支付宝。
2016年,义乌就开始给义乌长期经商的外商们分发“友商卡”,截至目前已经发放了超过3.1万张。
“友商卡”堪称是外国人的“二代身份证”,在义乌,不管是去图书馆还是去医院挂号,只要刷卡就能解决问题。
今年,义乌还推出了“义境”APP,涉及签证、外汇等涉外服务,基本在APP上都能处理,十分方便,让外商的政务办事效率提升了80%。
留住老外最重要的第三招,其实是“一视同仁”地尊重。
商务沟通的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绊绊,义乌十分清楚沟通的重要性。
在当地的市场监督调解委员会中,有将近一半的席位都提供给了外籍商人们,以便更有效率地解决争端。
这些调解委员在义乌被称为“国际老娘舅”,充当着外商和本土文化之间的润滑剂。
在义乌国际美食火爆之后,义乌还抽调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商们,组成食品安全监督员志愿者服务队。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能在义乌找到归属感。
因为来自中东的商人占了义乌外籍商人的大多数,义乌还会在开斋节等宗教节日准备盛大的庆典活动。
今年,义乌新设外资企业291家,同比增长22.27%,外资主体总量占全浙江省的16.16%。
在义乌,外商不仅能谈成好买卖,也能舒舒服服地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
人文环境和营商环境,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03无心插柳的义乌为何总能出杀招?
从小商品之都,变成“美食联合国”,画风突变的义乌着实给了不少人惊喜。
作为浙江最“拼”的县城,“天赋平平”的义乌一直都在改写画风。
论农业,义乌土壤土质差,除了甘蔗基本没法种东西;论商贸,义乌并不沿海,也不是交通要道。
但爱拼的义乌人,还是从“鸡毛换糖”开始,花了40年把义乌建设成了全球小商品贸易的天花板。
如今,义乌的文旅又异军突起,给全国的所有网红县城们“打了个样”。
其实,和做商贸、农业一样,义乌的旅游资源同样“天赋有限”。
虽然义乌不乏桥头遗址等名胜古迹,也走出过骆宾王、傅大士等历史名人,不过在周围杭州、绍兴、黄山等地的包围下,似乎并不突出。
不过就在今年十一,义乌斩获了233万游客以及1.3亿曝光量,让不少网红县城眼红。
尽管老天不赏饭,但义乌却还是无中生有的手搓出了如今的文旅盛况。
义乌的打法其实很简单:用文旅视角重新描绘商贸行业。
既然没有自然资源,那就把城市最标志性的建筑改成景区。
于是乎,坐拥7.5万家小商户、占地64万平方米的义乌商贸城,就变成了义乌隐藏最深的“4A级景区”。
B站up主:苍苍老张
本来应该是脏乱差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硬被义乌改造成了“零售版世博会”。
为了接待游客,义乌商贸城特地精选了100多户商家进行“零售改造”,还增设了不少网红打卡点,就是为了让游客逛得开心。
义乌商贸城不仅有世界各地的旅游纪念品,还有价格便宜到“让拼多多都眼红”的日常用品,游客们常常会空着手进去,带一大兜子出来。
不少义乌本地人在看到攻略之后都感到惊讶,熟悉的“让本地人陌生”桥段,再次在义乌上演。
如果说爆改商贸城是义乌文旅“剑走偏锋”的一招,那国外餐饮业就是给这招来了个“超级加倍”。
来义乌扫货的游客发现,义乌满地的异国美食不仅性价比高、口味还原,还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
今年十一,眼看义乌的国际美食爆火,义乌文旅火速推出了首个文旅IP“义乌好好逛”,主打购物+美食。
从外部眼光来看,义乌的爆火其实也多亏了同行“衬托”。
自打哈尔滨和淄博出圈后,全国上下的文旅都卷了起来,但不少城市越卷越“公式化”。
不管是人造古街,还是网红小吃,不少游客都开始对“网红县城”感到审美疲劳。
而不主动蹭热点、套模板的义乌,却用全国独一份的扫街体验+异国美食,轻松出圈,在一众网红县城中鹤立鸡群。
义乌的出圈,说明足够特别的城市氛围,远胜于一般的网红套路。
结语:
在因为美食出圈之后,不少人都担心义乌会和过去不少网红县城一样昙花一现,最终被流量抛弃。
但换个角度来说,商贸立身的义乌,并不担心这一点。
和旅游不同,国际贸易本身并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尤其在今年奥运会的加持下,义乌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出口总值已经高达1287.7亿元,在浙江省县市经济排行榜中,义乌也常年稳居第二。
对于义乌来说,文旅不是破釜沉舟的必胜之战,而是充满顺势而为的松弛感。
这恰恰是文旅最完美的一面,不靠硬凹的流量,拼的是城市本身的文化魅力。
一座城市的多元标签之下,隐藏着的其实是自带的多元底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1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