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商讯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港府的政策、资金与人才策略将助力科技企业创新

今年,创业邦首次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马旭飞教授团队)推出“紫荆花创科大奖”系列评选活动,主要包含“2024年香港创投机构”、“2024年香港投资价值创科企业”和“2024年港股创科上市公司”三个奖项。聚焦于在香港注册,投资过香港企业的投资机构,以及商业潜力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具有香港基因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11月7日,榜单在“2024香港紫荆花科创论坛”现场揭晓。会上,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以 “香港科创投资的现况与前瞻”为题发表演讲。

邱达根认为,尽管面临着地缘政治冲击、区域产业竞争等挑战,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仍然有潜力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发展提升在科创领域的竞争力。因此,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中应该担当重要角色,需成立母基金鼓励和支持本地科技企业。与此同时,香港的国际化地位也证明其在科技标准制定、数字资产管理和出海策略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图片1.png

以下基于演讲内容,经创业邦整理后发布。

香港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方向

全世界都在投硬科技,这个情况很清楚。未来10年、20年,科技发展的前沿引导还是以中美为主。那香港这个角色怎么去做?回顾一下,2021年以后,中美的资本都经历了低谷,美国的AI领域很活跃,但是其他领域都不是很乐观。中国的情况更低迷,大家都了解过去这两三年可以用寒冬来形容。资本的保守态度、利率、房地产下跌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募资。内地的资金回调比其他地方更严重。

昨天(11月6日)发生了一个影响世界的重大变化:特朗普当选为美国下一届总统。虽然这个人以其高度不确定性为世界所熟知,但我个人感觉相对乐观。中美之间的互相投资,2017年是一个高峰年,之后到2022年大幅回落。 2023和2024年肯定是更低的一个数字,甚至到了可以用互不来往来形容的境地。故在此背景下,香港要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我们要分析一下香港的科技发展状况。坦诚且认真地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香港并没有重视过科技,真正重视是1997年回归以后。香港科技发展中功劳最大的首推几所大学的科研机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香港基本上有十几年完全没有推动科技发展,政府连一个科技局的单位都没有,缺少政策支持。

大概十年前左右,香港有了创新科技局。这十年如何摸索?最早是跟着内地搞创新,没有方向,就是给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做创业比赛和项目,也诞生了十多家独角兽。

我们分析一下这十几家独角兽。第一,他们都是从香港开始起步,但是必须向外发展,其中70%以上是到内地,剩下的30%,例如Airwallex去了东南亚,他们的基因都是源自香港的;第二,他们大多数都跟本地的大学有关,这个也占了70% - 80%,例如做硬科技的商汤,还有一些做生命科学的公司。剩下的主要是应用,做金融科技领域的占多数。所以香港过去十年的科技路线没有太明确,后面十年我们肯定会更有方向性。

从过去的分析看,我们有很好的院校和科研团队,但是政府没有政策。过去政府投了两千多亿,绝大部分去做基建,真正投进去科研的其实只有几百亿。但是,后来我们也看到未来香港成功的方向上,也是有选择性的。

比如《黑神话·悟空》就不可能在香港做出来。如果这款游戏需要500个开发人员,香港地区连这500个开发者也没有,一个大的软件公司在香港的规模才1000人左右。香港现在的政策方向要明确,专注小而精,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是主要的领域。大家要对香港有信心,医疗科技目前和海外有合作,数据经济更多的是区块链和关联的一些数字资产,我们现在正在鼓励去推动,背后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在支撑。

香港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政府基金与私人资本结合

香港在数据方面有很多领先。在政策上,对内对外都在营造一个更好的数据环境,让我们去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另外就是资金的来源。香港的投资有几个特点。首先,大部分资金在香港属于过路性质,投资本地的份额很小。其次,本地的投资者不成熟,香港的产业资金来自于家族企业,基本都是家族成员在控制,而欧美国家的公司普遍会找信托、私募等专业金融机构去管理。再者,香港过去的投资者主要靠地产和金融赚钱,很少有人靠工业和科技行业发家,因此投资科技行业的意愿不足。而且如果私人资本的投资过分依赖家族掌控者,他们对科技行业缺乏认知,资本风险就会很大。所以政府要思考如何用制度设计去启动科技投资,用有形之手推动科技进步。

那么,要怎么去推动?通常是四个方面很重要:资金、人才、土地、政策。过去这几年,从港府推出的政策来看,都是围绕这四方面。我主要是关心资金问题。香港之前很多基金的LP都是来自美国,现在也有一些直接从内地拿钱,逐渐变成人民币基金。

补充LP缺口很关键。香港之前政府没有入场,支持的永远都是私人资本。他们的问题是,经济行情好会有很多资金争相投入,行情差会导致过分谨慎的投资情绪蔓延,而且没有连续性和投资风格。我认为,政府的参与可以参考美国,美国有很多退休、养老、大学主题的基金,无论经济好坏都不影响投资。

所以,香港的科技投资必须要专业机构化,通过基金的机构化运作构建投资生态圈。政府要成立母基金,鼓励作为LP推动本地的基金成长,让这些资金愿意去支持本地企业。最近香港政府推出了第一个正式的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我希望这100亿能带动到市场上民间资本的五六百亿,推动B轮或者一些中期的科技项目投资。

推动高校研发成果商业化与企业出海

不只是政府,后期我们也将全面深入通过大学渠道创业的团队。按照曾经的说法,教授最好不要做商人,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现在基本上每一所大学都放开鼓励教授去创业,技术的回报大部分是给团队共享。而且现在的大学也会给教授团队找资金,有几家大学募集了自己的基金,中大港大科大都在做。所以这是创业观念的改变。

我们从方方面面都在鼓励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来香港,通过政府或者政府推动私营企业都在做。大家很多时候拿香港跟深圳比较,其实在科技领域每一天都要重新画起跑线,因为很难预知十年后什么类型的科技潮流会兴起,只要鼓励科技去发展,鼓励早期投资资本,就有机会走出来。下一个阿里、腾讯、特斯拉,都是在同一起跑线。我们应该拿今天的香港跟90年代末的深圳去比较,香港的科技最近才起步,政策、资金、人才各方面的工作现在才开始。今天香港在做的事情,如果要看回报,可以参照今天的深圳,深圳已经有阿里、腾讯、华为。我希望,十年以后的香港也能诞生科技巨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出海,出海是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很复杂的话题。过去20年,香港是供内地的企业募资,资本从香港到内地去投资以后,企业来香港上市,但是在企业价值上没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新型工业化中崛起的高端企业会尝试利用香港的优势,做出海的预演。

比如驭势科技,公司来香港三年,主营业务是做机场的无人驾驶。团队经常投诉香港的审批文件多、检测项目多、标准麻烦。但是三年下来了,团队做了3万页的英文工程文件。通过在香港机场落地作为无人驾驶的示范点,公司过去一年就已经进入新加坡机场、迪拜机场,目前还在和欧洲几个机场谈落地。

就出海这一领域,香港在标准制定方面有其优势。内地的技术非常先进,国标也不差,但是问题在于,往外走能否适应。也有些类似的例子,在内地做得很成功了,出海还是需要磨合。一个机器人在国内电商平台卖2万人民币,如果标准能配合,海外的价格就可以变成2万美元。所以香港在出海领域可以做智能硬件。现在我们接了一些电动汽车,通过香港做检测,标准跟欧盟接轨。后面出口欧盟的时候,厂商就能节省很多工作。

总的来说,无论是土地、资金、人才还是政策,香港这两三年才真正开始投入科技创新,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都会有,希望大家后续能更多参与进来,提一些宝贵的意见,非常感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2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