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极客公园(ID:geekpark),作者:张勇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4 年下半年,消费电子硬件领域人人都绕不开的话题,必然是智能眼镜。 而掀起这波浪潮的,则是在 2024 年凭借百万台销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象级硬件新品的 Ray-Ban Meta。
虽然 Ray-Ban Meta 出货量百万已经不再是秘密,但对于眼镜这种强依赖线下渠道出货的硬件产品,最具体的销售数据,或许只有 Meta 在眼镜领域选择的合作方——一直以来在讨论中少有提及的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 Luxottica)才能给出最准确的数字。
而本周,他们给出的答复是——Ray-Ban Meta 的销量正式突破 200 万台,同时他们还放出了一个更惊人的数据:
计划与 Meta 合作,到 2026 年底「将年产能提升至一千万台」。
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爆卖 200 万副,再到千万量级,智能眼镜市场,确实已经迎来了爆发吗?
01 智能眼镜的巨额利润
200 万副和千万级别的产能这两个数据,来自依视路陆逊梯卡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科·米莱里(Francesco Milleri)在本周的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
依视路陆逊梯卡你也许初听起来会有点陌生,但只要配过眼镜,就肯定听说过依视路。EssilorLuxottica 正是由全球最大的镜片制造商法国依视路集团(Essilor)与全球最大的眼镜制造商意大利陆逊梯卡公司(Luxottica)在 2017 年合并而成。
如今,依视路已经通过垂直整合,控制着全球超过 30% 的眼镜市场份额,在全球拥有超过 18000 家线下门店,Meta 两代智能眼镜都选择的设计原型 Ray-Ban 系列,就是其品牌旗下全球最畅销的太阳眼镜品牌。而 Ray-Ban 飞行员系列那在过去数十年早已深入人心的外观设计,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智能眼镜给用户带来的异样感。
依视路集团在全球有着深厚的线下渠道能力 | 图片来源:依视路
Ray-Ban Meta 眼镜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突破 200 万台的智能眼镜硬件,给合作双方带来了巨大利润。起售价 300 美元,偏振镜款 330 美元,变色镜片款 380 美元,可额外付费配处方镜片。
按此计算,200 万台销量对应着超 6 亿美元收入。
虽然 Meta 与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具体分成比例从未公开,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早期智能眼镜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市场,是 Meta 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引导用户体验乃至供应链走向成熟,因此 Meta 在这样的合作中的收益并未如同外界想象的那样多,甚至大概率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 Meta 两代 AI 眼镜的投入,对引导智能眼镜市场如今逐渐走向成熟功不可没。
随着 Ray-Ban Meta 的成功,双方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2024 年 9 月,依视路宣布与 Meta 宣布延长旗下智能眼镜产品合作关系延长至 2030 年,并承诺未来将与 Meta 联手推出更多基于旗下眼镜款式的联名智能眼镜产品。
02 智能眼镜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在财报会议中,依视路展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态势,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快速涌入,对市场的预期,其实并没有财报会议中体现的这般乐观。
因为其他科技巨头,在 Meta 智能眼镜成功后,也加紧了旗下竞品的研发过程。
根据外媒报道,三星不仅在与 Google 合作推出 XR 头戴显示器,同时还计划在今年推出搭载 Google Gemini AI 的竞品;虽然苹果已经放弃了原本计划中与 Mac 连接才能使用的 AR 眼镜方案,但仍计划在 2027 年之前推出形态类似 Meta Ray-Ban 的智能眼镜产品。
Google 已经多次展示 AI 多模态技术在 AI 眼镜上整合的能力 | 图片来源:Google
CES2025 现场,极客公园也看到众多中国厂商在摩拳擦掌,拿出了各种在续航、体验以及产品形态上力求超越 Ray-Ban Meta 的产品,其中不乏相当有竞争力的产品,在 CES 现场,往往是这些 AI 眼镜新锐的展台前,经常出现把热情的体验人群把通道堵的水泄不通「景观」。
在 CES 上展示的 Halliday 眼镜,通过搭载投影显示模组来在传统 AI 眼镜形态上加入内容显示功能|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Meta 显然也感受到了来自背后对手快速追赶的压力,在几周前 Meta 的内部全员会议上,扎克伯格指出科技巨头将推出竞品,要求员工趁竞争对手尚未入场加速扩展智能眼镜业务:
我们基本开创了这个品类,竞争对手尚未真正进场,但他们终将到来。虽然预计 2025 年会看到大量竞品出现,但眼下正是我们全速推进、向尽可能多用户推广 Meta AI 眼镜的绝佳时机。
此前,Meta 在今年年初在公司内部,发布了一份题为《2025:伟大的一年》的备忘录,里面提到,Meta 将在2025 年推出「六款以上AI驱动的可穿戴设备」。其中将有超过四款智能眼镜新品。
在这些智能眼镜新品中,其中首款将会是设计原型同样来自依视路的 Oakley 智能眼镜。
据彭博社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透露,Meta 与依视路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Oakley Meta 智能眼镜。与摄像头位于单侧的 Ray-Ban 不同,Oakley 款摄像头将置于中央,号称专为「自行车手等运动员」设计。
Oakley Meta 智能眼镜的设计原型,同样来自依视路旗下经典的眼镜系列 | 图片来源:依视路
除了硬件新品的加速布局,Meta 与依视路还计划通过软件更新,来进一步改变 Ray-Ban Meta 在 Meta 生态内的用户体验。依视路 CEO 米莱里在财报会议中,同时向投资者表示,随着用户留存率持续上升,目前仅限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 Meta AI 多模态视觉 AI 功能,将「很快」推广至更多国家。
Meta AI 在 Ray-Ban Meta 上实现的多模态 AI 能力 | 图片来源:Meta
随着眼镜本身销量的提升,Meta 与依视路也意识到想要独占这片千万级市场并不现实,「目前 Essilor Luxottica 正在与 Meta 进行长期规划,将 Meta 雷朋智能眼镜视为一个『共享平台』」,将「为第三方品牌提供空间」。
这也意味,或许在 2025 年,我们就能看到 Meta 用类似 Quest VR 头显的模式,将智能眼镜生态开放给更多第三方开发者,允许其通过上架应用商店的形式,在 Ray-Ban Meta 上运行自己开发的 App。
这样既能实现进一步实现依视路与 Meta 两个不同领域的巨头,在传统客群之外拓展更多用户的野心,同时也是在从另一个角度,展开对尚未到来的众多竞争对手的「阻击」。
有了 Meta 和依视路的合作先例,2024 年下半年行业内涌现出了数个「传统眼镜巨头 + 智能硬件品牌」结盟案例——博士眼镜完成包括雷鸟、界环、魅族、华为等多个品牌的线下渠道合作,同时也有宝岛眼镜这样的眼镜连锁品牌在摩拳擦掌。
在中国市场,随着小米、百度以及众多厂商的快速入局,2025 年 AI 智能眼镜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揭开帷幕。而 Ray-Ban Meta 的表现,也直接决定着作为先行者的 Meta,能否稳固自己在 AI 智能眼镜市场的霸主地位,抢占「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先机。
毕竟,没有公司敢错过「下一个 iPhone」的机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4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