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熵(ID:baoliaohui),作者:依曼,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阿里真的要卖掉大润发了吗?
9月27日,根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公司股份已于当天上午9时39分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暂停止买卖,以待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出载有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自去年开始,大润发曾多次流传被出售的消息,在几经传谣、辟谣之后,这则公告的出现,大润发被出售的命运似乎已是板上钉钉。关于潜在收购者,市场猜测众多。目前,市场传闻的接盘买家有中粮、高瓴资本、润泰、KKR集团等。
值得注意的是,润泰在巅峰时分两度把高鑫零售的约70%股权出售给阿里巴巴。如果其回购高鑫零售,无疑是个高卖低收好买卖。
大润发成立于1996年,由润泰集团控股。2000年,润泰集团与欧尚集团成立控股公司“高鑫零售”,以“欧尚”和“大润发”两大品牌推进内地卖场业务的发展。
2010年,大润发凭借高达404亿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越家乐福,荣登中国超市销量榜首。2011年,高鑫零售作为大润发的母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誉为“最赚钱的超市”。
关店潮与盈利困境
阿里巴巴两次出手投入500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权,从而掌握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高鑫零售的市值攀升至巅峰的1000亿。阿里巴巴通过收购高鑫零售,可以将电商领域的优势与实体零售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推动其新零售战略的发展。从数据上来看,这场合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高鑫零售过往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高鑫零售总销售营收在900亿-1000亿元之间徘徊,净利润则始终维持在28亿元左右的水平。在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3月31日的长达15个月超长财报,营业收入飙升至1243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35.72亿元的历史纪录;但2022财年2021年4月1日到2022年3月31日,高鑫零售的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直接转为亏损7.39亿元。
这也是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尽管在2023财年,高鑫零售的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但仅有区区1.09亿元。今年5月,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披露了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全年亏损金额高达16.05亿元,上年同期为1.09亿元,成为高鑫零售2011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亏损。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关闭了20家大卖场。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拥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由于大规模的门店关闭,高鑫零售的员工人数也随之大幅减少。公司员工数量从2023年3月底的107785人,减少至86226人,节省了超过5亿元的雇员开支。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的净现金为165.0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94.49亿元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新零售战略没跑通
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一度被视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卖身前,大润发是国内综超中无与伦比的巨头企业,有着19年不关一家店的记录,然而过去的一年内,大润发却经历了大规模关店。
如今看来,阿里巴巴和大润发的新零售发展战略未能跑通。从去年开始,阿里在组织调整、人事变动、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动作几乎未曾停歇。今年2 月,蔡崇信透露,阿里会逐步退出传统零售业务,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的实施过程将会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推进。
2024财年的前9个月,阿里已完成了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出售。高鑫零售等业务在内的“所有其它”板块,2024财年的营收同比减少2%至1923.31亿元。由于组织规模过大且业绩表现平庸,高鑫零售毋庸置疑的成为阿里一个沉重负担。
对于大润发而言,当前的解决方案可能在于回归零售业的本质。高鑫零售董事长黄明端也明确表示,“增收降本是重中之重,扭亏为盈是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他呼吁公司要坚守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承诺,回归零售的本质。
如今,大润发正面临着电商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市场格局挑战。无论最终被哪家企业收购,都必须紧跟市场趋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ylfx.com/shangxun/6867.html